1.撲救初期火災的基本方法
(1)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進入(進出)火災事故地點的一切物料。
(2)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應使用移動式滅火器或現場其他各種消防設備、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2.撲救壓縮或液化氣體火災的基本方法
(1)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撲滅火勢,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必須保持穩定燃燒。
(2)首先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
(3)加果火勢中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
(4)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設法找到氣源閥門。
(5)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水霧)撲救火情,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鹵代烷滅火,仍需用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管壁。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7)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
3.撲救易燃液體的基本方法—泡沫滅火★★★
(1)首先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控制燃燒范圍。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飄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2)及時了解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毒性、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3)對較大的貯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和液體性質,采取相應滅火措施,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鹵代烷滅火一般更有效。
比水輕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汽油、苯等),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輕水泡沫滅火。用干粉、鹵代烷撲救時,最好用水冷卻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二硫化碳)起火時可用水撲救,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鹵代烷撲救時,最好用水冷卻罐壁。
具有水溶性的可燃液體(醇類、酮類—甲醇、乙醇、丙酮),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鹵代烷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卻盛裝可燃液體的罐壁。
(4)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采取防護措施。
(5)撲救原油和重油(重質油品)等具有沸溢和噴濺危險的液體火災,可采用切水、攪拌等措施。
(6)遇易燃液體管道或貯罐泄漏著火,在切斷蔓延途徑把火勢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同時,對輸送管道應關閉進出閥門。
重質油品:原油、瀝青油、渣油
4.撲救爆炸物品火災的基本方法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專門或臨時的儲存倉庫。
(1)判斷和查明再次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發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時機,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發生。(隔離)
(2)切忌用沙土蓋壓,以免增強爆炸物品爆炸時的威力。
(3)如果有可能,應迅即組織力量及時疏散著火區域周圍的爆炸物品,使著火區域周圍形成隔離帶。
(4)撲救爆炸物品堆垛時,水流應采用吊射,避免強力水流沖擊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5.撲救遇濕易燃物品火災的基本方法
(2)如果只有極少量(一般50g以內)遇濕易燃物品,則不管是否與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撲救。
(3)如果遇濕易燃物品數量較多,且未與其他物品混存,則禁止用水或泡沫、酸堿等滅火劑撲救。遇濕易燃物品應用干粉、二氧化碳、鹵代烷撲救,金屬鉀、鈉、鋁、鎂等活潑金屬只能用專用干粉滅火劑,應用水泥、干沙、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覆蓋。對遇濕易燃物品中的粉塵如鎂粉、鋁粉等,切忌噴射有壓力的滅火劑,防止粉塵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較多的遇濕易燃物品與其他物品混存
可先向著火點吊射少量的水試探,未見火勢明顯增大,應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撲救,撲滅后將淋過水或仍在潮濕區域的遇濕易燃物品疏散到安全地帶分散。如試探后火勢明顯增大,應禁止用水、泡沫、酸堿滅火器撲救;若是液體應用干粉等滅火劑撲救,若是固體應用水泥、干沙等覆蓋,如遇鉀、鈉、鋁、鎂輕金屬
發生火災最好用石墨粉、氯化鈉以及專用的輕金屬滅火劑撲救。
(5)如果其他物品火災威脅到相鄰的較多遇濕易燃物品,應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其他防水布將遇濕易燃物品遮蓋好,然后再在上面蓋上棉被并淋上水。
6.撲救毒害品、腐蝕品火災的基本方法
(1)滅火人員必須穿防護服,佩戴防護面具。一般情況下采取全身防護,對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考慮到過濾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圍的局限性,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盡量使用隔絕式氧氣或空氣面具。
(2)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限制燃燒范圍。
(3)遇酸類或堿類腐蝕品最好調制相應的中和劑稀釋中和。
(4)遇毒害品、腐蝕品容器泄漏,在撲滅火勢后應采取堵漏措施,腐蝕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
(5)濃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熱,會導致沸騰飛濺,需特別注意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