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險溫度
1.短路
2.接觸不良
接觸部位是電路的薄弱環節,是產生危險溫度的重點部位。
3.過載
嚴重過載或長時間過載都會產生危險溫度。
4.鐵芯過熱
對于電動機、變壓器、接觸器等帶有鐵芯的電氣設備,如鐵芯短路,或線圈電壓過高,或通電后鐵芯不能吸合,由于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增加都將造成鐵芯過熱并產生危險溫度。
5.散熱不良;6.漏電
7.機械故障
電動機被卡死或軸承損壞、缺油,造成堵轉或負載轉矩過大,都將產生危險溫度。
8.電壓過高或過低
電壓過高或者電壓過低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危險溫度。
9.電熱器具和照明燈具
電爐電阻絲的了作溫度高達800℃,100W白熾燈泡表面溫度高達170~220 ℃, 1000W鹵鎢燈表面溫度高達500~800 ℃。
白熾燈泡燈絲溫度高達2000~3000℃,當燈泡爆碎時,熾熱的鎢絲落到可燃物上, 也會引起可燃物質燃燒。
電火花的溫度很高, 特別是電弧,溫度高達8000℃。因此,電火花和電弧不僅能引起可燃物燃燒,還能使金屬熔化、飛濺,構成二次引燃源。
電火花分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
工作火花:電氣設備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火花。
事故火花:線路或設備發生故障時出現的火花。還包括由外部原因產生的火花。如雷電火花、靜電火花和電磁感應火花。
一、危險物質的性能參數和分級分組
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險物質分為三類:
I 類是礦井甲烷;
Ⅱ類是爆炸性氣體、蒸氣、薄霧;
Ⅲ類是爆炸性粉塵、纖維。
1.閃點
閃點越低者危險性越大。
2. 燃點
物質在空氣中點火時發生燃燒,移開火源仍能繼續燃燒的最低溫度。對于閃點不超過45℃的易燃液體,燃點僅比閃點高1-5 ℃,一般只考慮閃點,不考慮燃點。
3. 引燃溫度
又稱自燃點或自燃溫度,是在規定試驗條件下,可燃物質不需外來火源即發生燃燒的最低溫度。
4. 爆炸極限
該極限是指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氣體、蒸氣、薄霧或粉塵、纖維與空氣形成的能夠被引燃并傳播火焰的濃度范圍。該范圍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
5. 最小點燃電流比
最小點燃電流比的代號為MICR,是在規定試驗條件下,氣體、蒸氣、薄霧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點燃電流與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點燃電流之比。
6.最大試驗安全間隙
最大試驗安全間隙的代號為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質傳爆能力的性能參數。
在爆炸性粉塵環境中粉塵分為以下三級:ⅢA級可燃性飛絮。ⅢB級:非導電性粉塵;ⅢC:導電性粉塵。
二、爆炸危險環境
1.氣體、蒸氣爆炸危險環境
0區,指正常運行時持續出現或長時間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除了裝有危險物質的封閉空間,如密閉的容器、儲油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外,很少存在0區。
1區,指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預計周期性出現或偶然出現)爆炸性氣體、蒸 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
2區,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即使出現也只可能是短時間偶然出現爆炸性氣體、 蒸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
2.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環境
根據爆炸性粉塵、纖維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將此類危險場所分為20區、 21區和22區。
20區。空氣中的可燃性粉塵云持續或長期或頻繁地出現于爆炸性環境中的區域。
21區。在正常運行時,空氣中的可燃性粉塵云很可能偶爾出現于爆炸性環境中的區域。
22區。在正常運行時,空氣中的可燃粉塵云一般不可能出現于爆炸性粉塵環境中的區域,即使出現,持續時間也是短暫的。
1.釋放源和通風條件對區域危險等級的影響
釋放源分為連續釋放、長時間釋放或短時間頻繁釋放的連續級釋放源;正常運行時周期性釋放或偶然釋放的一級釋放源;正常運行時不釋放或不經常且只能短時間釋放的二級釋放源。很多現場還存在上述兩種以上特征的多級釋放源。
劃分危險區域時,應綜合考慮釋放源和通風條件,并應遵循下列原則:
(1)存在連續級釋放源的區域可劃為0區,存在第一級釋放源的區域可劃為1區,存在第二級釋放源的區域可劃為2區。
(2)如通風良好,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如通風不良,應提高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3)局部機械通風在降低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濃度方面比自然通風和一般機械通風更為有效時,可采用局部機械通風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4)在障礙物、凹坑和死角處,應局部提高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5)利用堤或墻等障礙物,限制比空氣重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擴散,可縮小爆炸危險區域的范圍。
一、防爆電氣設備
1.防爆電氣設備類型
防爆電氣設備有隔爆型、增安型、本質安全型、正壓型、充油型、充砂型、無火花型、 澆封型、氣密型等多種類型。
2.防爆電氣設備的保護級別(EPL)
煤礦有甲院的爆炸性環境中的I類設備的EPL分為 Ma、Mb 兩級。
爆炸性氣體環境的Ⅱ類設備的EPL分為Ga、Gb、Gc三級。
爆炸性粉塵環境的Ⅲ類設備的 EPL 分為Da、Db、Dc三級
Ma、Ga、Da級的設備具有“很高”的保護級別,對Ma級來說,甚至在氣體突出時設備帶電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成為點燃源。
Mb、Gb、Db級的設備具有“高”的保護級別,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在預期的故障條件下不會成為點燃源。
對Mb級來說,在從氣體突出到設備斷電的時間范圍內預期的故障條件下不可能成為點燃源。
Gc、Dc級的設備具有爆炸性氣體環境用設備。具有“加強”的保護級別,在正常運行過程中不會成為點燃源,也可采取附加保護,保證在點燃源有規律預期出現的情況下(如燈具的故障),不會點燃。
二、防爆電氣線路
1.線路敷設方式
(1)電氣線路宜在爆炸危險性較小的環境或遠離釋放源的地方敷設。在爆炸粉塵環境,電纜應沿粉塵不易堆積并且易于粉塵清除的位置敷設。
(2)敷設電氣線路的溝道、電纜橋架或導管,所穿過的不同區域之間墻或樓板處的孔洞, 應采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
(3)敷設電氣線路時宜避開可能受到機械損傷、振動、腐蝕、紫外線照射以及可能受熱的地方,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預防措施。
(4)鋼管配線可采用無護套的絕緣單芯或多芯導線。
(5)在爆炸性氣體環境內鋼管配線的電氣線路必須作好隔離密封。
(6)在1區內電纜線路嚴禁有中間接頭,在2區、20區、21區內不應有中間接頭。
(7)電纜或導線的終端連接:電纜內部的導線如果為絞線,其終端應采用定型端子或接線鼻子進行連接。
(8)架空電力線路嚴禁跨越爆炸性氣體環境,架空線路與爆炸性氣體環境的水平距離, 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在特殊情況下,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適當減少距離。
2. 隔離密封
敷設電氣線路的溝道以及保護管、電纜或鋼管在穿過爆炸危險環境等級不同的區域之間的隔墻或樓板時,應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
3.導線材料
爆炸危險環境應優先采用銅線;
在有劇烈振動處應選用多股銅芯軟線或多股銅芯電纜;
爆炸危險環境不宜采用油浸紙絕緣電纜
1區和21區的電力及照明線路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芯導線。
2區和22區電力線路應采用截面不小于1.5 mm2的銅芯導線或截面不小于16mm2的鋁芯導線。
2區和22區照明線路應采用截面不小于1. 5mm2的銅芯導線。
在爆炸危險環境,低壓電力、照明線路所用電線和電纜的額定電壓不得低于工作電壓,并不得低于500V。
對于爆炸危險環境中的移動式電氣設備, 1區和21區應采用重型電纜, 2區和22區應采用中型電纜。
4.允許載流量
1區、2 區導體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和斷路器長延時過電流脫扣器整定電流的1.25倍,也不應小于電動機額定電流的1.25倍。
一、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
二、消除引燃源
三、隔離和間距
室內電壓10kV以上、總油量60kg以下的充油設備,可安裝在兩側有隔板的間隔內;總油量60~600kg者,應安裝在有防爆隔墻的間隔內;油量600kg以上者,應安裝在單獨的防爆間隔內。
10kV變、配電室不得設在爆炸危險環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四、爆炸危險環境接地和接零
爆炸危險環境的接地、接零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從防止觸電的角度考慮不要求接地(或接零)的部位,如交流127V及以下、直流 110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也應接地(或接零),并實施等電位連接。
(2)將所有設備的金屬部分、金屬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屬結構全部接地(或接零),并連接成連續整體。
(3)采用TN -S系統,并裝設雙極開關同時操作相線和中性線。保護導體的最小截面,銅導體不得小于4mm2 ,鋼導體不得小于6mm2
(4)在不接地配電網中,必須裝設一相接地時或嚴重漏電時能自動切斷電源的保護裝置或能發出聲、光雙重信號的報警裝置。短路保護應有較高的靈敏度。
五、電氣滅火
1.帶電滅火安全要求
(1)按滅火劑的種類選擇適當的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可用于帶電滅火。泡沫滅火器的滅火劑有一定的導電性,而且對電氣設備的絕緣有影響,不宜用于電氣滅火。
(2)人體與帶電體之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用水滅火時,水槍噴嘴至帶電體的距離,電壓10kV及以下者不應小于3m 。用二氧化碳等有不導電滅火劑的滅火器滅火時, 機體、噴嘴至帶電體的最小距離,電壓10kV者不應小于0.4m。
(3)對架空線路等空中設備進行滅火時,人體位置與帶電體之間的仰角不應超過45°
(4)如有帶電導線斷落地面,應在周圍畫警戒圈,防止可能的跨步電壓電擊。
【單選】1.由于不存在100%的效率,電氣設備運行時總是要發熱的。電氣設備穩定運行時,其最高溫度和最高溫升都不會超過允許范圍;當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遭到破壞時,發熱量增加,溫度升高,乃至產生危險溫度。下列不會產生危險溫度的是( )。
A.機械出現故障
B.電氣設備出現短路
C.插座接觸不良
D.節能燈正常連續運行8小時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危險溫度:短路、接觸不良、過載、鐵芯過熱、散熱不良、漏電、機械故障、電壓過高或過低、電熱器具和照明燈具。
D選項,電爐、電烘箱、電熨斗、電烙鐵、電褥子等電熱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溫度較高。例如,電爐電阻絲的工作溫度高達800℃,100W白熾燈泡表面溫度高達170-220℃,1000W鹵鎢燈表面溫度高達500-800℃等。如果這些發熱部件緊貼可燃物或離可燃物太近,極易引燃成災,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電熱器具和照明燈具都會產生危險溫度。
【多選】2.電火花分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下列屬于事故火花的是( )。
A.直流電動機的電刷與換向器的滑動接觸處產生的火花
B.雷電火花
C.電路發生短路或接地時產生的火花
D.電磁感應火花
E.斷路器、接觸器接通和斷開線路時產生的火花
參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事故火花是線路或設備發生故障時出現的火花。例如,電路發生短路或接地時產生的火花;熔絲熔斷時產生的火花;連接點松動或線路斷開時產生的火花;變壓器、斷路器等高壓電氣設備由于絕緣質量降低發生的閃絡等。
事故火花還包括由外部原因產生的火花。如雷電火花、靜電火花和電磁感應火花。
【單選】3.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險物質分為三類,下列屬于I類爆炸危險物質的是( )。
A.礦井甲烷
B.爆炸性氣體
C.爆炸性粉塵
D.爆炸性蒸氣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I類是礦井甲烷;Ⅱ類是爆炸性氣體、蒸氣、薄霧;Ⅲ類是爆炸性粉塵、纖維。
【單選】4.根據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將此類危險場所分為0區、1區和2區。下列關于氣體、蒸氣爆炸危險環境分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0區是指正常運行時持續出現或長時間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
B.1區是指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預計周期性出現或偶然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
C.2區是指正常運行時不出現,即使出現也只可能是短時間偶然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區域
D.密閉的容器、儲油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屬于1區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除了裝有危險物質的封閉空間,如密閉的容器、儲油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外,很少存在0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