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原理的類別
安全原理:系統原理;人本原理;預防原理;強制原理
一、系統原理
1.系統原理的含義:運用系統理論、觀點和方法,對管理活動進行充分的分析,以達到管理的優化目標。
系統: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部分組成的有機整體。
按照系統的觀點,管理系統具有6個特征:集合性、相關性、目的性、整體性、層次性和適應性。
2.運用系統原理的原則
1)動態相關性原則:構成管理系統的各要素是運動和發展的,它們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如果管理系統各要素都處于靜止狀態,就不會發生事故。
2)整分合原則:高效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必須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工基礎上有效綜合。
3)反饋原則:反饋是控制過程中對控制機構的反作用。企業生產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所以必須及時捕獲、反饋各種安全生產信息,以便及時采取行動。
4)封閉原則:在任何一個管理系統內部,管理手段、管理過程必須構成一個封閉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動,這就是封閉原則。在企業安全生產中,各管理機構之間、各管理制度和辦法之間,必須具有緊密的聯系,形成相互制約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義:在管理中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2.運用人本原理的原則:
1)動力原則:推動管理活動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須有能夠激發人的工作能力的動力,這就是動力原則。 3種動力:物質動力、精神動力和信息動力。
2)能級原則:根據單位和個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發揮不同能級的能量,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勵原則:管理中的激勵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的刺激,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科學的手段,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人的工作動力來源于內在動力、外部壓力和工作吸引力。
4)行為原則:需要與動機是人的行為的基礎,人類的行為規律是需要決定動機,動機產生行為,行為指向目標,目標完成需要得到滿足,于是又產生新的的需要、動機、行為,以實現新的目標。安全生產工作重點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為。
三、預防原理
1.預防原理的含義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應該做到預防為主。
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減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從而使事故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這就是預防原理。在可能發生人身傷害、設備或設施損壞以及環境破壞的場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2.運用預防原理的原則(偶然3本)
1)偶然損失原則: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嚴重程度,都是隨機的、難以預測的。反復發生的同類事故,并不一定產生完全相同的后果,這就是事故損失的偶然性。
2)因果關系原則:事故的發生是許多因素互為因果連續發生的最終結果,只要誘發事故的因素存在,發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或遲或早而已,這就是因果關系原則。
3)3E原則: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原因為4個方面: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針對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種防止對策,即工程技術( Engineering)對策、教育( Education )對策和法制( Enforcement)對策,即所謂 "3E" 原則。
4)本質安全化原則:本質安全化原則是指從從本質上實現安全化,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
四、強制原理
1.強制原理的含義
采用強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使個人的活動,行為等受到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的約束,從而實現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就是絕對服從,不必經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動。
2.運用強制原理的原則
1)安全第一原則: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進行生產和其他工作時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當生產和其他工作與安全發生矛盾時,要以安全為主,生產和其他工作要服從于安全,這就是安全第一原則。
2)監督原則監督原則:是指在安全工作中,為了使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得到落實,必須明確安全生產監督職責,對企業生產中的守法和執法情況進行監督。
考生們在復習時要結合自身學習方法和習慣去記憶和理解知識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備考學習。關注中科建安注冊安全工程師,獲取更多考試資訊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