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一、生產安全事故等級【★★★】
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根據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將事故分為四個等級。
考點二、第一類與第二類危險源的區分【★★★】
考點三、重大危險源【★★★】
生產單元:以切斷閥作為分隔界限劃分為獨立的單元。
儲存單元:儲罐區以罐區防火堤為界限劃分為獨立的單元,倉庫以獨立庫房(獨立建筑物)為界限劃分為獨立的單元。
第二步、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生產單元、儲存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按下式計算,若滿足下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S=q1/Q1+q2/Q2+……+qn/Qn≥1
第三步、重大危險源的分級
重大危險源分級公式:R=α(β1q1/Q1+β2q2/Q2+…+βnqn/Qn)
一級:R≥100;二級:100>R≥50;三級:50>R≥10;四級:R<10
考點四、安全原理【★★★】
考點五、事故致因原理【★★★】
1、事故頻發傾向理論:認為少數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人的存在是事故發生的原因,事故責任歸結到這部分人身上。
2、海因里希因果連鎖理論:海因里希認為,企業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的或物質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強調幾乎所有的工業傷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
五塊骨牌:遺傳及社會環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傷害
3、博德事故因果連鎖理論:其特點是強調管理失誤是源頭、管理失誤引發基本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
4、軌跡交叉理論:其特點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相遇,則將在此時間、空間發生事故。強調人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管理的重點應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上,即消除起因物。
物的因素運動軌跡:①設計上的缺陷,如用材不當、強度計算錯誤、結構完整性差、采礦方法不適應礦床圍巖性質等。②制造、工藝流程上的缺陷③維修保養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④使用上的缺陷。⑤作業場所環境上的缺陷。
5、系統安全理論:
1)在事故致因理論方面,改變了人們只注重操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傳統觀念,開始考慮怎樣通過改善物的系統的可靠性來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從而避免事故。2)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和危險。
考點六、安全生產月主題
2024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
2024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
考點七、安全心理與行為【★★】
考點八、安全文化功能【★★★】
考點九、安全生產責任制【★★★】
考點十、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管理流程(八步)
起草→會簽或公開征求意見→審核(法務部門—合規審核、專家審核—專業技術性較強的、職工代表大會審核—安全獎懲等涉及全員)→簽發(技術性較強的—由主管生產的領導或總工簽發,涉及全局性—主要負責人簽發)→發布(接收人員應簽字)→培訓→反饋→持續改進(每3-5年應進行一次全面修訂)
2、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內容(記人員、設備、環境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