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3861,即《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是我國針對生產過程中危險和有害因素進行分類和編碼的重要標準。以下是對該標準的詳細解讀:
制定目的:GB 13861的制定旨在保障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促進生產安全管理,減少和防止勞動安全事故的發生,防止職業病的發生和傳播,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適用范圍:該標準適用于各個領域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為因素等,以及非正常情況下的應激反應。
修訂背景:隨著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逐步好轉,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為了適應近年來安全生產行業發展新需求、新問題以及新形勢下的多樣性問題,該標準的修訂顯得尤為重要。
修訂意義: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標準是通過標準化技術手段科學指導行業主管部門、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預防、管控的基礎性工作。GB 13861的修訂有助于適應安全監管部門及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對于提升整個國家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GB 13861標準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為多類,并分別編制了代碼,方便生產過程中的監測和管理。以下是一些主要分類及代碼(示例):
人的因素:
體力負荷超限(如勞動強度、勞動時間延長引起疲勞、勞損、傷害等)
心理異常(如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等)
辨識功能缺陷(如感知延遲、辨識錯誤等)
物的因素:
機械因素(如旋轉部件、移動部件、傳遞部件、切削部件等機械設備的危險因素)
電氣因素(如電力線路、電氣設備和電氣加工工藝等電氣設備的危險因素)
化學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等)
信息系統缺陷(如存在缺陷的信號系統)
環境因素:
聲學因素(如噪聲、振動、聲爆等)
照射因素(如各種輻射對人體的損害)
氣象因素(如氣壓、溫度、濕度、風等)
作業環境不良(如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管理因素:
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不完善或未落實(包括平臺經濟等新業態)
應急管理缺陷(如應急資源調查不充分、應急能力風險評估不全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