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暗挖施工及安全技術介紹(一) 區間暗挖常用施工方法(二) 區間暗挖施工安全技術
1.豎井使用安全技術
在井口設置明顯的安全防護設施,設置安全使用警示牌、下井人員明細牌。井口地面設施牢固、安全。嚴禁在井口附近堆碼雜物,防止跌落井內。井內爬梯處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施。
2.起重設備使用安全技術
設備正式使用前,先試空車。加強井底與提升司機的信號聯系,除常用的聲
區間暗挖施工及安全技術介紹
(一) 區間暗挖常用施工方法
序號 | 施工工法 | 適用條件 |
1 | 全斷面法 | (1)全斷面法適用于土質穩定、 斷面較小的磋道施工 適宜人工或機械作業。 (2)全斷面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開挖成形,沿著隧道斷面輪廓開挖, 按施工方案一次進尺并及時進行初期支護。 (3)全斷面法的優點是可以減少開挖對圍巖的擾動次數,有利于圍巖天然承載拱的形成,工序簡便;缺點是對地質條件要求較高,圍巖必須有足夠的自穩能力。 |
2 | 臺階法 | (1)臺階法適用于土質較好的隧道施工。 (2)臺階法將結構斷面分成兩個以上部分,即分成上下兩個工作面或幾個工作面,分步開挖。根據地層條件和機械配套情況,臺階法又可分為正臺階法和中隔壁臺階法等。正臺階法能較早使支護閉合 有利于控制其結構變形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 (3)臺階法優點是具有足夠的作業空間和較快的施工速度 ,靈活多變,適用性強。 |
3 | 環形開挖預留桉核心土法 | (1)環形開挖頒留核心土法適用于般土質或易坍塌的軟弱圍巖、 斷面較大的隧道施工。 (②)一般情況下, 將斷面分成環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臺階等三部分。根據斷面的大小,環形拱部又可分成幾塊交替開挖。環形開挖進尺通常為0.5~1.0m,不宜過長, 臺階長度一般控制在1D內(D一般指隧道跨度)為宜。 ③)施工作業流程: 用人工或單臂掘進機開挖環形拱部, 架立鋼支撐, 噴混疑土, 在拱部初次支護保護下, 開挖上部核心土和下部臺階, 隨時接長鋼支撐和噴混疑土、封底。視初次支護的變形情況或施工步序,安排施工二次襯砌作業。 |
4 | 單側壁導坑法 | (1)單側壁導坑法適用于斷面跨度較大、地表沉陷難于控制的軟弱松散圍巖中隧道施工。 (2)單側壁導坑法是將斷面橫向分成3塊或4塊, 側壁導坑尺寸應本著充分利用臺階的支撐作用, 并考慮機械設備和施工條件而定。 (3)一般情況下側壁導坑寬度不宜超過0.5倍洞寬, 高度以到起拱線為宜,這樣導坑可分二次開挖和支護,不需要架沒工作平臺,人工架立鋼支撐也較方便。 |
5 | 雙側壁導坑法 | (1)雙側壁導坑法又稱眼鏡工法。當隧道跨度很大, 地表沉陷要求嚴格, 圍巖條件特別差,單側壁導坑法難以控制圍巖變形時, 可采用雙側壁導坑法,一般用于區間暗挖單洞雙線段。 (2)雙側壁導坑法一般是將斷面分成4塊:左、右側壁導坑、上部核心土、下臺階。導坑尺寸擬定的原則同前,但寬度不宜超過斷面最大跨度的三分之一。 左、右側導坑錯開的距離,應根據開挖一側導坑所引起的圍巖應力重新分布的影響不致波及另一側已成導坑的原則確定。 (3)施工順序:開挖一側導坑,并及時將其初次支護閉合。相隔適當距離后開挖另一側導坑,并施工初次支護。開挖上部核心土,施工拱部初次支護,拱腳支承在兩側壁導坑的初次支護上,開挖下臺階, 施工底部的初次支護, 使初次支護全斷面閉合,拆除導坑臨空部分的初次支護,施作內層襯砌。 |
6 | 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 (1)中隔壁法也稱CD工法, 主要適用于地層較差和不穩定巖體,且地面沉峰要求高的地下工程施工。 (2)當CD工法不能滿足要求時, 可在CD工法基礎上加設臨時仰拱, 即所謂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3)CD工法和CRD工法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應用普遍 在施工中應嚴格遵守正臺階法的施工要點,尤其要考慮時空效應,每一步開挖必須快速,必須及時步步成環,工作面留核心土或噴混凝土封閉,消除由于工作面應力松弛而峪大沉峰值的現象。 |
(二) 區間暗挖施工安全技術
1.豎井使用安全技術
在井口設置明顯的安全防護設施,設置安全使用警示牌、下井人員明細牌。井口地面設施牢固、安全。嚴禁在井口附近堆碼雜物,防止跌落井內。井內爬梯處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施。
2.起重設備使用安全技術
設備正式使用前,先試空車。加強井底與提升司機的信號聯系,除常用的聲響信號裝置外,還必須有備用信號裝置(電話或傳話筒)。
3.結構開挖初支安全技術
堅持先護頂后開挖的原則施工。采用合理的開挖方式。嚴格控制每循環進尺,開挖成型后及時進行初期支護,盡早施作仰拱封閉成環,對特殊地段縮小鋼格柵的間距。
4.結構襯砌作業安全技術
模板臺架工作平臺、跳板、梯子等應安設牢固,其承重不得超過設計能力,并應在現場標明,有足夠的凈空保證車輛行人安全通行;工作平臺應搭設不低于 1m 的欄桿,底板滿鋪,木板端頭必須搭在支點上,嚴禁出現探頭板,上下平臺的梯子一側應有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