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
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包括: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
軟件系統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識、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處理、查隱患、查整改。
硬件系統主要是查生產設備、查輔助設施、查安全設施、查作業環境。
安全生產檢查具體內容應本著突出重點的原則進行確定。對于危險性大、易發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產系統、部位、裝置、設備等應加強檢查。
二、安全生產檢查分類方法有如下類型:
1.定期安全生產檢查
定期安全檢查一般具有組織規模大、檢查范圍廣、有深度,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等特點。定期安全檢查一般和重大危險源評估、現狀安全評價等工作結合開展。
2.經常性安全生產檢查
經常性安全生產檢查是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車間、班組或崗位組織進行的日常檢查。一般來講,包括交接班檢查、班中檢查、特殊檢查等幾種形式。
3.季節性及節假日前后安全生產檢查
由生產經營單位統一組織,檢查內容和范圍則根據季節變化,按事故發生的規律對易發的潛在危險,突出重點進行檢查。如冬季防凍保溫、防火、防煤氣中毒,夏季防暑降溫、防汛、防雷電等檢查。
4.專業(項)安全生產檢查
專業(項)安全生產檢查是對某個專業(項)問題或在施工(生產)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問題進行的單項定性或定量檢查。如對危險性較大的在用設備、設施,作業場所環境條件的管理性或監督性定量檢測檢驗則屬專業 (項)安全檢查。專業(項)檢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要求,用于檢查難度較大的項目。
5.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
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一般是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對生產單位進行的安全檢查。
6.職工代表不定期對安全生產的巡查
重點查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的保障情況,生產現場的安全狀況等。
三、安全生產檢查的方法
1.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是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員作為檢查工作的主體,到作業場所現場,通過感觀或輔助一定的簡單工具、儀表等,對作業人員的行為、作業場所的環境條件、生產設備設施等進行的定性檢查。常規檢查主要依靠安全檢查人員的經驗和能力,檢查的結果直接受安全檢查人員個人素質的影響。
2.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組討論制定。安全檢查表一般包括檢查項目、檢查內容、檢查標準、檢查結果及評價等內容。
3.儀器檢查及數據分析法
對沒有在線數據檢測系統的機器、設備、系統,只能通過儀器檢查法來進行定量化的檢驗與測量。
四、安全生產檢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檢查準備
(1)確定檢查對象、目的、任務。
(2)查閱、掌握有關法規、標準、規程的要求。
(3)了解檢查對象的工藝流程、生產情況、可能出現危險和危害的情況。
(4)制定檢查計劃,安排檢查內容、方法、步驟。
(5)編寫安全檢查表或檢查提綱。
(6)準備必要的檢測工具、儀器、書寫表格或記錄本。
(7)挑選和訓練檢查人員并進行必要的分工等。
2實施安全生產檢查
實施安全檢查就是通過訪談、查閱文件和記錄、現場觀察、儀器測量的方式獲取信息。
(1)訪談。通過與有關人員談話來檢查安全意識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等。
(2)查閱文件和記錄。檢查設計文件、作業規程、安全措施、責任制度、操作規程等是否齊全,是否有效;查閱相應記錄,判斷上述文件是否被執行。
(3)現場觀察。對作業現場的生產設備、安全防護設施、作業環境、人員操作等進行觀察。尋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事故征兆等。
(4)儀器測量。利用一定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對在用的設施、設備、器材狀況及作業環境條件等進行測量,以發現隱患。
3.綜合分析
經現場檢查和數據分析后,檢查人員應對檢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檢查的結論和意見。一般來講,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的各類安全檢查,應有安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統一研究得出檢查意見或結論。
安全生產檢查完成以后,要對發現的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4、提出整政要求
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應根據問題性質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要求。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的安全檢查,由安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計劃并組織實施。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檢查組應提出書面的整改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整改措施計劃。
5、整改落實
對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生產經營單位應從管理的高度,舉一反三,制定整改計劃并積極落實整改。
6、信息反饋及持續改進
企業自行組織的安全檢查,在整改措施計劃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對于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在整改措施完成后,應及時上報整或完成情況,申請復查或驗收。
對安全檢查中經常發現的問題或反復發現的問題,企業應從規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設備系統的更新改造、加強現場檢查和監督等環節入手,做到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檢查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切實做好安全生產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整改落實,最終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檢查的開展應該事無巨細,所以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此時安全生產信息化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比如河北安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安全生產信息管理平臺(企業版)”,它包含權限分級管理、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教育考試、法律法規、資質證照管理、設備設施管理、危險作業管理、相關方管理、重大危險源管理、職業健康與勞防用品管理、人員檔案管理、人員行為管理、應急管理、事故管理、企業績效、數據統計與分析、大數據監控平臺等18個功能模塊,能很好的將人從冗雜的數據中解脫出來。不僅讓安全管理變得簡單,數據分析也更加精確。
此外,“智慧安全生產信息管理平臺(企業版)”自帶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教育考試功能,可以充分滿足企業分崗分批培訓的要求。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從根本上減少甚至是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
1、優良:在施工現場內無重大事故隱患,各項工作達到行業平均先進水平。總結分值在80分(含80分)以上。
2、合格:施工現場達到保證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總結表分值70分(含70分)以上;或有一分項檢查表不得分,總結表分值在75分(含75分)以上的。這里是考慮到雖有一項工作存在隱患較大,而其他工作都比較好,本著幫助和督促企業做好安全工作的精神,也定為合格。
3、不合格:施工現場隱患多,出現重大傷亡事故的幾率比較大,總結表分值檢查表分值不足70分,隨時可能導致傷亡事故的發生。
另外考慮到起重吊裝與施工機具分值所占的比例較少,因此確定對這兩項檢查表未未得分時,總結表實得分值必須在80分(含80分)以上時,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