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評價的內容介紹
類型 | 內容 |
預評價 | ①前期準備工作應包括:明確評價對象和評價范圍;組建評價組;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收集并分析評價對象的基礎資料、相關事故案例;對類比工程進行實地調查等。 ②)辨識和分析評價對象可能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發生作用的途徑及其變化規律。 ③評價單元劃分應考慮安全預評價的特點,以自然條件、基本工藝條件、危險和有害因素分布及狀況、便于實施評價為原則進行。 ④根據定性、定量評價的目的、要求和評價對象的特點、工藝、功能或活動分布,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定性、定量評價方法對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評價。 ⑤從評價對象的總圖布置、功能分布、工藝流程、設施、設備、裝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術對策措施;從評價對象的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管理、物料管理、應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措施;提出其他安全對策措施。 ⑥概括評價結果,給出評價對象在評價時的條件下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的符合性結論,給出危險、有害因素引發各類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的預測性結論,明確評價對象建成或實施后能否安全運行的結論。 |
驗收評價 | (1)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明確評價對象及其評 價范圍;組建評價組;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安全預評價報告、初步設計文件、施工圖、工程監理報告、工業園區規劃設計文件,各項安全設施、設備、裝置檢測報告和交工報告,現場勘察記錄、檢測記錄,查驗特種設備使用、特種作業和從業等許可證件,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應急預案及演練報告、安全管理制度臺賬、各級各類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落實情況等實地調查收集到的基礎資料。 參考安全預評價報告,根據周邊環境、平立面布局、生產工藝流程、、輔助生產設施、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場所特點或功能分布, 分析并列出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和重大危險源的分布、監控情況。 (3)劃分評價單元。應符合科學、合理的原則。評價單元可按以下內容劃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符合性;設施、設備、裝置及工藝方面的安全性;物料、產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輔助設施配套性;周邊環境適應性和應急救援有效性;人員管理和安全培訓方面充分性等。 (4)根據建設項目或工業園區建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評價方法。同時,要進行符合性評價以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的預測。 (5)根據評價結果,依照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的要求,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合理性。 (6)安全驗收評價結論應包括:符合性評價的綜合結果;評價對象運行后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危險危害程度;明確給出評價對象是否具備安全驗收的條件,對達不到安全驗收要求的評價對象明確提出整改措施建議。 |
安全現狀評價 | ①全面收集評價所需的信息資料,采用合適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給出安全評價所需的數據資料。 ②對于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危險、有害因素,特別是事故隱患采用合適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定性、定量安全評價,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 ③對辨識出的危險源,按照危險性進行排序,按照可接受風險標準,確定可接受風險和不可接受風險;對于辨識出的事故隱患,根據其事故的危險性,確定整改的優先順序。 ④對于不可接受風險和事故隱患,提出整改措施。為了安全生產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