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來源:第二章第五節特殊作業環節安全技術
考點 :控制點火源的措施
(一)消除和控制明火
(1)在有火災爆炸危險場所嚴禁吸煙,應設置醒目的“禁止煙火”標志。駛入危險區的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其廢氣排氣管應戴防火帽。
(2)生產用明火、加熱爐宜集中布置在廠區的邊緣,且應位于有易燃物料的設備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3)使用氣焊、電焊、噴燈進行安裝和維修時,必須按危險等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備好滅火器材。操作人員必須有資格證,作業時必須遵守安全技術規程。
(4)全廠性的高架火炬應布置在生產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二)防止撞擊火花和控制摩擦
產生的原因控制措施
機械軸承存在缺油、潤滑不均,會摩擦生熱。
對機械軸承等轉動部位及時加油,保持良好潤滑。
物料中的金屬雜質落入反應器、粉碎機、等設備內,鐵器與機件的碰擊能產生火花。
裝設磁力離析器,以捕捉和剔除金屬硬質物。
金屬機件摩擦碰撞,鋼鐵工具相互撞擊或混凝土地面撞擊,均能產生火花
對摩擦或撞擊能產生火花的兩部分,應采用不同的金屬制造。
在傾倒可燃液體時,由于鐵制容器與鐵蓋相碰能迸發火星
用銅錫合金或鋁皮等不易產生火花的材料將容易摩碰的部位覆蓋起來。
金屬導管突然開裂,內部可燃的氣體或溶液高速出,其中夾帶的鐵銹粒子與管壁沖擊摩擦變為高溫粒子
對金屬設備系統內壁表面作防銹處理,定期進行耐壓試驗。
(三)防止和控制高溫物體作用
在化工生產中常見的高溫物體:加熱裝置、蒸氣管道、高溫反應器、輸送高溫物料的管線和機泵,以及電氣設備和采暖設備。這些高溫物體溫度高、體積大、散發熱量多,能引起與其接觸的可燃物著火。預防措施如下:
(1)禁止可燃物料與高溫設備、管道表面接觸。在高溫設備、管道上不準搭曬可燃衣物。可燃物料的排放口應遠離高溫物體表面。沉落在高溫物體表面上的可燃粉塵纖維要及時清除。
(2)工藝裝置中的高溫設備和管道要有隔熱保護層。隔熱材料應為不燃材料,并應定期檢查其完好狀況,發現隔熱材料被泄漏介質侵蝕破損,應及時更換。
(3)在散發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內,集中采暖的熱媒溫度不應過高。采暖設備表面應光滑不沾灰塵。
(4)加熱溫度超過物料自燃點的工藝過程,要嚴防物料外泄或空氣侵入設備系統。如需排送高溫可燃物料,不得用壓縮空氣,應當用氮氣壓送。
(四)防止電氣火花
電氣火花是一種電能轉變成熱能的常見點火源。電氣火花大體上有:電氣線路和電氣設備在開關斷開、接觸不良、短路、漏電時產生火花,靜電放電火花,雷電放電火花等。
(五)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
(1)不準用橢圓形玻璃瓶盛裝易燃液體,用玻璃瓶儲存時,不準露天放置。
(2)乙醚必須存放在金屬桶內或暗色的玻璃瓶中,并在每年4月至9月以冷藏運輸。
(3)受熱易蒸發分解氣體的易燃易爆物質不得露天存放,應存放在有遮擋陽光的專門庫房內。
(4)儲存液化氣體和低沸點易燃液體的固定儲罐表面,無絕熱措施時應涂以銀灰色,并設冷
卻噴淋設備,以便夏季防暑降溫。
(5)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的門窗外部應設置遮陽板,其窗戶玻璃宜采用毛玻璃或涂刷白漆。
【習題】下列關于化工企業消除明火的措施,錯誤的是()。
A.生產用明火、加熱爐宜集中布置在廠區的邊緣,且應位于有易燃物料的設備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B.全廠性的高架火炬應布置在生產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C.在有火災爆炸危險場所嚴禁吸煙,應設置醒目的“禁止煙火”標志
D.使用氣焊、電焊、噴燈進行安裝和維修時,必須按危險等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參考答案】A
綜上所述,控制點火源措施在化工安全生產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中級注安師的候選人,我們不僅要深刻理解各項措施的原理與適用場景,更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的安全防控方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保障化工生產安全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