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機械安全技術
第一節 機械安全基礎知識
考點一:實現機械安全的途徑與對策措施(考頻 4 次)
(一)本質安全設計措施
4.控制系統的安全設計
控制系統的安全設計應符合下列原則和方法:
(1)控制系統的設計。
(2)軟、硬件的安全。
(3)提供多種操作模式及模式轉換功能。
(4)手動控制器的設計和配置應符合安全人機學原則。
(5)考慮復雜機器的特定要求。
5.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
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包括生產過程各個環節所涉及的各類材料(包括組成機器自身的材料、燃料加工原材料、中間或最終產品、添加物、潤滑劑、清洗劑,與工作介質或環境介質反應的生成物及廢棄物等),應滿足以下要求:
(1)材料的力學性能。
(2)對環境的適應性。
(3)避免材料的毒性。在人員合理暴露的場所,應優先采用無毒和低毒的材料或物質,防止機器自身或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氣、液、粉塵、蒸汽或其他物質造成的風險。
(4)防止火災和爆炸風險。在液壓裝置和潤滑系統中,使用阻燃液體(特別是高溫環境中的機械)。
6.機械的可靠性設計
(1)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關組件。指在預定使用、環境條件下,在固定的使用期限或操作次數內,能夠經受住所有有關的干擾和應力,而且產生失效概率小的組件。需要考慮的環境條件包括沖擊、振動、冷、熱、潮濕、粉塵、腐蝕或磨蝕材料、靜電、電磁場。由此產生的干擾包括失效、控制系統組件的功能暫時或永久失效。
(2)關鍵組件或子系統加倍(或冗余)和多樣化設計。當一個組件失效時,另一個組件或其他多個組件能繼續執行各自的功能,保證安全功能繼續有效。
采用多樣化的設計或技術,避免共因失效(由單一事件引發的不同產品的失效,這些失效不互為因果)或共模失效(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起,以相同故障模式為特征的產品失效)。
(3)操作的機械化或自動化設計。可通過機器人、搬運裝置、傳送機構、鼓風設備實現自動化,可通過進料滑道、推桿和手動分度工作臺等實現機械化。減少人員在操作點暴露于危險,而限制由這些操作產生的風險。
(4)機械設備的維修性設計。設計應考慮機械的維修性,當產品一旦出故障,易發現、易拆卸、易檢修、易安裝,維修性是產品固有可靠性的指標之一。
維修性設計應考慮以下要求:①將維護、潤滑和維修設定點放在危險區之外;②檢修人員接近故障部位進行檢查、修理、更換零件等維修作業的可達性,③零、組部件的標準化與互換性,④同時,必須考慮維修人員的安全。
通過中科建安的悉心指導與陪伴,相信考生們對實現機械安全的途徑與對策措施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在備考的道路上,你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愿這份努力與堅持,能在考試中轉化為理想的成績,為你們的職業生涯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