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級注安《建筑施工安全》的考試征途中,有限空間的危險因素識別猶如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科建安深知這一考點的復雜性與重要性,因此悉心準備了一系列知識點總結,旨在幫助考生們撥開迷霧,清晰把握有限空間安全的脈絡。
第八章 專項工程施工安全技術
第六節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
考點 1:有限空間的危險因素識別(考頻 3 次)
(一)缺氧窒息
1.窒息氣體種類
在有限空間內由于通風不良、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質的氧化作用,會使有限空間形成缺氧狀態。一旦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氧濃度低于 19.5%,就會有缺氧的危險,可能導致窒息事故發生。此外,單純性窒息氣體也會引發窒息事故,其本身無毒,但由于它們的存在對氧氣有排斥作用,且這類氣體絕大多數比空氣重,易在空間底部聚集,并排擠氧空間,而造成進入空間作業的人員缺氧窒息。常見的單純性窒息氣體包括:二氧化碳、氮氣、甲烷、氬氣、水蒸氣和六氟化硫等。
2.引發缺氧窒息的主要原因
(1)有限空間內長期通風不良,氧含量偏低。
(2)有限空間內存在的物質發生耗氧性化學反應,如燃燒、生物的有氧呼吸等。
(3)作業過程中引入單純性窒息氣體擠占氧氣空間,如使用氮氣、氬氣、水蒸氣進行清洗。
(4)某些相連或接近的設備或管道的滲漏或擴散,如天然氣泄漏。
(5)較高的氧氣消耗速度,如過多人員同時在有限空間內作業。
3.對人體的危害
氧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缺氧會對人體多個系統及臟器造成影響。氧氣含量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同。
4.導致缺氧的典型物質特性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為無色氣體,高濃度時略帶酸味,比空氣重,溶于水、烴類等多數有機溶劑。
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在有限空間吸入高濃度二氧化碳時,因人體內組織缺氧,會出現昏迷、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以及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輕者有頭痛、頭昏、無力等不適癥狀,重者可窒息死亡。
2)氮氣
氮氣為無色無臭氣體,微溶于水、乙醇,不燃燒。空氣中氮氣含量過高,會使吸入氧氣濃度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3)甲烷
甲烷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甲烷易燃,爆炸極限為%~15%,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造成人員傷亡。甲烷對人基本無毒,麻痹作用極弱。但濃度過高時會排擠空氣中的氧,使空氣中氧含量降低,引起單純性窒息。
總之,有限空間的危險因素識別是一項既考驗知識又需細致入微的工作。中科建安愿與每一位考生并肩作戰,共同探索安全施工的奧秘,為順利通過中級注安《建筑施工安全》考試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