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頻發傾向理論
少數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工人是事故頻發傾向者,他們的存在是工業事故發生的原因。如果企業中減少了事故頻發傾向者,就可以減少工業事故。因此,人員選擇就成了預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過嚴格的生理、心理檢驗,從眾多的求職人員中選擇身體、智力、性格特征及動作特征等方面優秀的人才就業,而把企業中的所謂事故頻發傾向者解雇。
總結:優選人才,解雇笨蛋。
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遺傳及社會環境→人的缺點(根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直接原因)→事故→傷害。
如果移去中間的一塊骨牌,則連鎖被破壞,事故過程被中止。
2.現代因果連鎖理論(博德)
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工業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須加以追究。但是,它們只不過是其背后的深層原因的征兆和管理缺陷的反映。
主要觀點:
(1)控制不足—管理缺陷
企業領導者的安全方針、政策及決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基本原因—起源論
個人原因及與工作有關的原因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過是基本原因的
征兆,是一種表面現象。
(4)事故—接觸
為了防止接觸可以通過改進裝置、材料及設施,防止能量釋放,通過訓練、提高工人識別危險的能力,佩戴個人保護用品等來實現。
(5)傷害—損壞—損失
三、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概述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的提出
吉布森: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意外釋放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
哈登: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體造成傷害的分類方法,將傷害分為兩類:第一類傷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損傷閾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類傷害是由影響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換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凍傷。在一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能否產生傷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取決于能量大小、接觸能量時間長短和頻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2)事故致因及其表現形式
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電離及非電離輻射、聲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導致人員傷害。其中前4種形式的能量引起的傷害最為常見。
2.事故防范對策
在工業生產中經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種:①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②限制能量;③防止能量蓄積;④控制能量釋放;⑤延緩釋放能量;⑥開辟釋放能量的渠道;⑦設置屏蔽設施;⑧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置屏障,在時間或空間上把能量與人隔離;⑨提高防護標準;⑩改變工藝流程;?修復或急救。
記憶技巧:均為技術措施
四、軌跡交叉理論
1.軌跡交叉理論的提出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于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相通,則將在此時間、空間發生事故。
2.軌跡交叉理論作用原理
將事故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為:基本原因→間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傷害。
五、系統安全理論
系統安全理論的主要觀點:
(1)開始考慮怎樣通過改善物的系統的可靠性來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從而避免事故。
(2)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潛伏著潛伏著危險因素。通常所說的安全或危險只不過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和危險,可以減少來自現有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減少總的危險性而不是只消除幾種選定的危險。
(4)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險源,只能把危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