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
怎樣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規章制度?答案在這里!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指生產經營規章單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結合生產經營的安全生產實際,以生產經營單位名義頒發的規范性文件。是防范生產、經營過程安全風險,保障從業人員安全健康、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談談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為什么要建立安全規章制度
從法律要求來看,建立健全安全規章制度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責任。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
安全風險的客觀存在,需要企業對生產工藝過程、機械設備、人員操作進行分析、評價,制定出一系列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生產經營的安全進行,是生產經營單位保護從業人員安全與健康的重要手段。
建立安全規章制度的依據
必須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國家和行業標準,地方政府的法規和標準為依據。同時,可以以相關事故教訓、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作為依據,及時修訂和完善規章制度,防范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建立安全規章制度的原則
1、主要負責人負責的原則。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職責。
2、系統性原則。
安全風險來自于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之中。按照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建立應該涵蓋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即橫向到邊;全體員工,即縱向到底。具體包括:規劃設計、建設安裝、生產調試、生產運行、技術改造和設備維修等設備設施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和每個人等人員管理;安全標志、作業環境和職業衛生等環境管理。
3、規范化和標準化原則。
建立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循起草、審核、發布、教育培訓、執行、反饋和持續改進的組織管理程序。做到目的明確,流程清晰,標準準確,具有可操作。
完善的安全規章制度需包括這些內容
按照安全系統工程和人機工程原則建立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一般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分為四類,即綜合管理、人員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環境管理等。高危行業的還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補充和完善。
(一)綜合安全管理制度
具體包括:
1、安全生產管理目標、指示和總體原則;
2、安全生產責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與發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設施和費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7、危險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隱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災減災管理制度;
12、事故調查報告處理制度;
13、應急管理制度;
14、安全獎懲制度。
注:安全生產責任制屬于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范疇,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及各生產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權利和義務等內容。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清晰責任界面,解決“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擔什么責任”的問題,它是生產經營單位生產規章制度建立的基礎。其他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重點是解決“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
(二)人員安全管理制度
具體包括:
1、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2、勞動防護用品發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種作業及特殊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5、崗位安全規范;
6、職業健康檢查制度;
7、現場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注:崗位安全規范是指除特種作業崗位外,其他作業崗位保障人身安全、健康,預防火災、爆炸等事故的一般安全要求。
(三)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具體包括:
1、“三同時”制度;
2、定期巡視檢查制度;
3、定期維護檢修制度;
4、定期檢測、檢驗制度;
5、安全操作規程。
注:安全操作規程主要針對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生產工藝流程及周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設備、裝置,如:電氣、超重設備、鍋爐和壓力容器、廠內機動車輛、建筑施工設備、機加工設備等。
(四)環境安全管理制度
具體包括:
1、安全標志管理制度;
2、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結語
總之,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在編制中,應做到目的明確、條理清楚;通過廣泛征求意見,統一認識;簽發前進行審核,簽發后發布至應執行部門、人員。同時應做好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培訓和反饋工作。對安全操作規程類的規章制度,還要進行每年審查和修訂,每3~5年應進行一次全面修訂,并重新發布,確保規章制度的建設和管理有序進行。
上一篇:冶金礦山安全規程
下一篇:重大危險源辨識的程序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