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
摘要: 接觸機會 煤氣制造、含碳燃料油加熱爐燃燒不完全均可產生一氧化碳,因而在這些場所工作的員工均可接觸一氧化碳。 毒性危害 一氧化碳被吸入后,通過肺泡進入血液循環,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某些含鐵蛋白形成 ...
接觸機會 煤氣制造、含碳燃料油加熱爐燃燒不完全均可產生一氧化碳,因而在這些場所工作的員工均可接觸一氧化碳。 毒性危害 一氧化碳被吸入后,通過肺泡進入血液循環,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某些含鐵蛋白形成可逆性結合,使血液攜氧能力下降,阻礙氧的釋放和傳遞導致低氧血癥、組織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腦組織的原發損害為水腫、充血及出血繼而出現變性,壞死或軟化。 重度中毒時出現深昏迷、強直性痙攣,以致死亡。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1)輕度中毒:表現為頭昏、頭痛、眼花、頭暈、耳鳴、惡心嘔吐、心跳、四肢無力。脫離中毒現場后癥狀可消失。(2)中度中毒:除了上述癥狀外,面色潮紅、口唇呈櫻桃紅色,多汗、脈快、煩躁、步態不穩、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及時搶救一般無明顯并發癥或后遺癥。(3)重度中毒:迅速進入昏迷、牙關緊閉、強直性全身痙攣,大小便失禁。 2.急性中毒的神經系統后發癥。有的重癥患者在蘇醒之后,意識正常,但經過2~30天的假愈期后,又出現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常見的有:精神異常,腦局灶損害,顱、脊神經損傷。 慢性影響 長期接觸低濃度的一氧化碳可有頭痛、頭暈、耳鳴、乏力、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及心電圖改變。 治療 1.中毒患者應立即轉移至新鮮空氣處,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 2.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體外心臟按壓、吸氧,切勿輕易放棄現場搶救。 3.根據不同情況可使用呼吸中樞興奮劑,高壓氧倉療法,冬眠療法,治療腦水腫,防治神經系統后發癥等。 職業性預防 1.加強生產設備的密閉化。加強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2.加強通風措施。 3.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進入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中,須戴空氣呼吸器。 4.參加上崗前及定期職業健康檢查,有明顯的神經系統、各種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器質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從事接觸一氧化碳工作 |
上一篇:機械制造業職業病危害與防護
下一篇: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十四項安全措施